清华大学-悉尼科技大学

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2月,结合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悉尼科技大学的量子计算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双方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方面的科研优势,共同在量子计算、量子程序设计的理论、人工智能等方向进行合作研究,开展师资、研究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共享双方的研究成果。该中心挂靠我校计算机系,科研项目经费计划通过申请国家政府研究计划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等)、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及悉尼科技大学的科研项目支持计划等获得。

“联合研究中心”从下面两个角度开展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研究:

1、量子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软件的开发将变成发挥量子计算机作用的最关键问题。量子软件的研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量子软件还是一个正在形成之中的(emerging)学科。我国计算机科学家很少有机会在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还刚刚起步、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开展系统性的研究。而量子软件的理论和方法正是这样一个完全处于生长之中的研究领域。因此,我们希望抓住机遇,在量子软件理论和方法发展的初期就积极参与, 针对一些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力争最终在国际上处于引领地位。如果时间再晚一些,有可能丧失这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2、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人工智能虽然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发展有效的算法和技术(如机器学习, Data Mining)。由于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更加快速的计算技术。已有的研究表明,基于量子并行原理的量子计算技术有可能远远超过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因此,一旦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计算技术(如量子计算)的出现必然导致对于人工智能根本原理的重新思考。在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中,国际上虽然已经有一些零散的工作(如机器学习的量子算法),但这仍然是一个具有高度前瞻性的研究课题。

组织机构及成员

中心主任:朱小燕(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应明生(清华大学、悉尼科技大学)